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海安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具有建设文化强市的良好基础。今年以来,海安市通过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文旅发展力度、科学设置职能机构和夯实文化队伍建设等,切实增强城市综合实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全力打造“文化强市”跑出了“加速度”。
一、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基层综合文化站等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公共文化需求表达和决策参与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和利用率。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服务平台,推进精准化、专业化文化服务活动,叫响“花开新时代、文化暖万家”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扎实推进特色文化活动开展,积极培育“一镇(街道)一品”、“一村(社区)一品”。
二、加大文旅发展力度。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文化旅游政策措施,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纳入到全市产业规划予以重点扶持,在整合资源、吸引多元投资、招揽游客、引进社会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继续办好青墩文化艺术节、海安文化名人论坛、523文化艺术节、海安春晚、河豚节、里下河捕鱼节等大型文旅活动。
三、科学设置职能机构。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关部署要求,以理顺职能、优化布局为重点,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瘦身和健身相结合,推进文旅事业单位改革,整合优化机构,理顺职责关系,明确服务职能,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实现“化学”反应,使资源配置更优化、权责关系更协同、保障服务更高效。
四、夯实文化队伍建设。一方面配强基层文化干部队伍。扩充稳定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力量,有效实现基层文化干部的年轻化、专业化。各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专兼职人员一般不少于2-3人,规模较大的可适当增加。常态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文化干部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文旅人才队伍现状,结合空编情况,优先补充专业人员。依托“海陵名家”工程,实施文艺人才结对“青蓝工程”,推动青年文艺人才逐步成长。加强艺术、图书、博物、群文系列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继续教育。着力培养文艺人口,推动各艺术门类普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