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破解“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等痛点难点问题,海安编办持续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在健全机制、放权赋能、建强队伍、创新体制等方面出硬招、抓实效,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一、搭建“一个平台”,建立精简高效、协同有力的执法机制。整合乡镇各类执法事项,搭建乡镇“综合执法平台”,将市级相关部门派驻在乡镇的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市监分局等执法机构纳入平台统一管理。探索执法“岗位化”管理,按照执法任务分工设立不同类型的综合执法岗和法制审核岗,实现执法工作定岗、定人、定责。建立乡镇统一协调指挥的执法工作机制,统筹开展日常巡查和现场监管,并协调市级相关赋权部门,开展执法合作和信息通报,形成乡镇统一领导、岗位立即响应、市级部门常态协助的工作格局。
二、建强“一支队伍”,锻造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执法力量。海安编办按照年轻化、专业化标准统筹调配人员力量,严禁随意、长期抽调执法人员,确保执法队伍稳定性。坚持把业务能力提升作为首要任务,统筹制定执法培训计划,建立跟班学习制度,探索实施“以案代训”“分条式培训”“现场式培训”“案件评查”等多种培训方式,有效提升执法人员理论能力、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厘清“一张清单”,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治理体系。为切实厘清市镇职责边界,海安编办建立《乡镇街道权力事项清单》,共梳理经济发达镇行政处罚事项47项,一般镇街行政处罚事项35项。建立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四、健全“一套机制”,形成监管有力、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乡镇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案件报告、联系服务、罚没款管理和物资保障等制度,实现各乡镇执法程序、标识、服装、车辆、自由裁量等全统一。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和监督,重点推动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领域执法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有效解决,推动执法理念更新、执法方式优化,推动执法能力和执法保障水平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