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通市崇川区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资源整合、力量下沉、完善机制,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切实推动基层减负、赋能、增效、提质。
一是整合资源,健全体系。“幸福路口信号灯看不清,行人过马路很危险,请尽快处理。”……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上,派发给部门的工单在屏幕上不停刷新,这是崇川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崇川区在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加挂区12345政府公共服务中心牌子,和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一体化运行,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推动资源下沉,深入实施“精网微格”工程,健全“1+X+N”网格治理体系,推进街道职能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整合社会治安、矛盾调解、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安全、卫生健康、环境卫生、金融风险排查等领域资源力量,推动人员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
二是配强队伍,“头雁”引领。“目前社区配备的网格员力量充足,确保每一个问题有人接、有人管、有人办,每一个突发事件都能及时应对、有效处置。”虹桥街道桃坞社区党委书记王燕介绍道。为持续加强网格力量配备,崇川区选优配强社区书记,定向招考22名社区书记进入事业编和公务员队伍。强化社区干部队伍梯队建设,连续2年招聘2076名网格助理员。动态补充网格员力量,根据队伍变化情况及时安排招聘计划,目前全区平均每个网格的助理员达2.5人,社区力量较2019年增加近4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平均年龄36岁,40岁以下占49.4%,本科以上学历占68.7%,考取社工师资格证的占52%,构建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职业化网格员管理队伍。
三是完善机制,精细服务。“这个东西要立即铲除,不然会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在日常巡河时,微网格员白三余在钻石楼西区直角河河岸发现“一枝黄花”的身影,立即将该事件上报至街道中心,逐级上报至区指挥中心,平台将工单流转至区城管局,立刻启动人马进行集中销毁处理,确保不留死角、不扩散蔓延,确保辖区内生态平衡。近年来,崇川区建立“网格吹哨、中心联动、部门报到”联动联勤模式,严格落实网格一日双巡制度,将“哨源”延伸至居民群众,实现对辖区事件信息的全面采集。深化“吹哨报到”机制,针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件,按照“首接、指定、兜底”责任制,通过大联动平台派发任务单或召开联席会议形式,明确事项处置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协同快速处置“吹哨”事件,有效解决了“网格有事不上报”“上报部门没人管”“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责任下卸”等工作问题。去年以来,全区网格上报事件143452条,办结率达99.75%,其中,提级办理事件20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