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工作事关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通州区委编办始终对标群众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期盼,以“开源节流增效”为目标,通过优供给、盘存量、强监管,不断提高教职工编制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有力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多方开源,持续优化编制供给。在全区事业编制总量规模小、现有存量少、刚性需求旺的情况下,始终将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积极筹措资源,创新供给方式,坚持教职工编制资源配置优先满足。一方面,面对高中扩容政策调整后的生源变动形势,做好详尽的数据分析,在区域挖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级事业“周转池”编制40名,专项用于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高阶段性编制保障能力。另一方面,探索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备案管理+购买服务”相结合的人员保障方式,在区教育体育局直属9所幼儿园试点实行人员总量管理,核定公办幼儿园备案制教师员额116名,有效补足学前教育编制配备短板。
二是从严节流,持续盘活存量资源。立足全区教职工编制总量,遵循“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原则,及时做好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工作,科学配置编制资源,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方面,持续压缩非教学一线教职工用编,明确社区教育中心由每镇(街道)3-5名编制配备调整为每镇(街道)3名,并进一步压减教育督导用编,收回的编制专项用于实验中学恢复高中办学用编。另一方面,根据学校布局和各学段各学校生源变化等情况,严格执行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精确测算并实行学段编制总量控制,树牢编制资源集约使用的导向,严禁其他单位以任何形式挪用、借用、挤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三是聚力增效,持续强化联动监管。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做好中小学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一方面,制订出台《通州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量指导标准(试行)》,严格执行课程设置,坚持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原则,对专任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周教学工作量予以明确规定,并将工作量与绩效考核挂钩,促进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断提高教师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启动实施教职工编制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教职工编制使用效益评估体系,直观量化评价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效益,将评估结果与学校定编、教师流动、招聘计划审核等工作挂钩,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规范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