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州区委编办立足部门职责,积极应对人口发展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聚焦“一老一少”特殊群体需求,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服务保障作用,积极助推养老和托育服务能力提质扩容,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城市。
多元供给让长者老有颐养。一是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会同卫健、医保、民政等部门,支持医疗资源富裕的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床位,积极探索“医疗+养老”资源互补、功能互融的健康颐养新路子,在平潮中心卫生院、刘桥中心卫生院分别挂牌设立护理院,提供健康评估、生活照料、营养膳食、诊疗康复、长期护理、慢病管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二是增设照护保险经办机构。在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增设照护保险科,加强照护定点机构、第三方经办机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与业务指导,全面推进社会化评定工作,加快失能失智人员第三方评估认定,推行现场受理,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健全老年教育建设体系。贯彻落实《关于推动通州老年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托通州开放大学建设老年大学,构建完善以通州开放大学、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街社区教育中心、老年学校为主体,村居居民学习点、老年学习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多点支撑让孩子幼有善育。一是发展托幼一体化。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发挥教育部门专业资源集聚优势,为31家镇公办幼儿园增加“托育服务”职责,通过改建、扩建幼儿园,在满足区域内3-6岁儿童入园需求基础上开设托班或扩大托班规模,增加普惠性托位资源供给,全区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3个。二是建设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通过“国有资本+品牌运营”合作的模式,高标准建设嘉瑞托育希望路园,并依托该机构,建设全市首家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提供托育从业人员培训、托育机构管理咨询、家庭养育指导和社区亲子活动等服务,为区域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托育服务机构高质量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及样板标杆。三是加强未成年保护。按照实体化、标准化、专业化要求,加强区、镇、村三级未保机构能力建设,推进区级儿童福利机构向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转型,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帮扶、救助、关爱等工作,织密织牢儿童的“保护网”。
多维发力让事业责有所归。一是织密职能体系。依托部门“三定”规定和权责清单,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全面梳理与优化,特别是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人医疗照护、儿童福利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明确民政、卫健、教育、医保、发改、住建等部门职责分工,构建了部门协同的“养老托育”综合服务机制。二是夯实工作力量。加强基层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招聘和大学生村医专项招聘计划支持力度,为基层建设集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人才力量储备。进一步盘活公办幼儿园现有师资、保育力量,加强托育服务培训实训,打造师德素养高、业务能力过硬的托育人才队伍。三是加大核查评估力度。聚焦学前教育、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大力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实地核查,完成对区民政局的机构编制执行情况与使用效益评估,并将核查与评估结果纳入部门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工作,针对人员配置与职责任务不匹配、事业单位法人履职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机构职能、厘清职责分工,助力部门规范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