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效能,增强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能力,崇川区委编办筑牢基础、做优服务、强化监管,统筹谋划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登记工作执行更有力、效率更持续、管理更规范、服务更高效。
一、夯实登记管理基础。一是建立全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台账。依托江苏机关赋码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根据事业单位机构调整情况及时更新台账并将调整事项进行标记,主动对接涉改事业单位并将机构调整事项中需办理法人变更登记事项进行“一次性告知”,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能。二是抓好全区事业单位登记业务办理。全区年均办理登记业务近130项,提醒、督促事业单位办理登记事项60余项。制定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设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违规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着力提升全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化水平。并将相关情况及时在江苏机关赋码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崇川区政府网站等平台予以公示。三是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严格审核事业单位报送的设立、变更、注销等登记材料。对于提交不齐全、填写不规范或签字盖章不清晰的材料进行逐项登记,并及时反馈相关单位,确保登记程序合法规范、入档材料完整有效。强化硬件建设,按标准配齐配全档案柜、档案盒。梳理排查区划变更以来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事项,共整理登记档案材料165卷,全部扫描建立电子台账,并按照进馆标准整理移交纸质材料。
二、提升登记服务水平。一是主动对接服务。及时了解相关人事调整、资产情况、住所变更等信息,对需要进行变更登记的事业单位,进行专项服务,最大限度“简环节、减要件、优流程、压时限”提升服务效率。二是明晰操作流程。编制《崇川区事业单位登记操作手册》,通过上墙公示、印发资料、网站公示、公众号宣传等方式,将办事流程、所需材料、办结时间等规定实行“程序化”、“模板化”、“格式化”,对服务对象“一次性”告知,切实加强办事指引,让办事人员“一看就懂,一读就会”。三是优化办理方式。倡导登记事项“网上办”“邮寄办”,推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开展全程“不见面审批”服务,对事业单位提交的材料实行网上预审,借助崇川机构编制工作群,畅通服务渠道,及时跟踪解决各单位遇到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不断提升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腿、事业单位少跑路”。
三、强化登记监管力度。一是实地走访,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定《事业单位法人书面检查清单》,涵盖单位名称及印章使用、办公场所、单位财务等7个大项22个子项,确保抽查内容准确全面。抽查比例从3%提高到10%,保证每年对20多家事业单位开展实地核查,及时反馈整改意见,并将检查情况予以公示。二是联合监管,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常态化开展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信用等级评价,试点开展公立小学信用等级评价,将评分结果区分为AAA、AA、A、B、C、D六级,明确不能评为A级以上和直接定为D级的具体情形,保证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将评分较低的事业单位列为重点监控和监督检查对象,采取暂停办理相关法人业务、限制其机构编制调整等惩戒措施,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三是依法规范,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在法人年报公示工作通知里附上操作流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明确操作步骤和填报标准。建立年报台账清单,细化时间表和任务图,将全区200多家事业单位按时间顺序先后分为四类,分期报送,提高准确率和及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