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海门区委编办坚持“以信用监管强化公益属性”原则,构建以“一套指标”(即公立医院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为基础,“信用承诺制度、评价工作制度、结果公示制度、年报‘清单’制度、信用修复制度、联合奖惩制度”等六项制度为保障支撑的“1+6”公立医院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海门医疗卫生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指标体系突出一个“准”字,把信用评价的标杆竖起来。指标体系是否具有科学性、引导性,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评价效果,找准“穴位”才能精准施策。指标评价内容共涵盖7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通过一、二级指标覆盖,考察是否全面落实DRG付费改革工作要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预约诊疗率是否大于等于50%等情况。公立医院的信用等级指标体系,在“精”范围、“准”内容的基础上,避免了因信息缺失导致的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助推评价结果更“精准”。
部门协作突出一个“深”字,把协调机制的作用强起来。海门区委编办积极探索,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建立联络人制度,即各监管部门、举办单位、公立医院指定专人负责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形成责任明确、沟通及时、协调到位的工作机制,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为防止部门间职能交叉,评价表中注明了各指标评价的数据来源,明确举办单位、监管单位、公立医院的主体责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发力“深”协作。
评价全程突出一个“严”字,把具体评分的过程控起来。一是评价流程“严”,评价工作对自查评分、监管评分、审核评分等步骤与流程严格把控时间节点,为评价工作划定底线,并以此为依据严格执行,避免“照单全收”却不“照单全做”。二是反馈征询“严”,评价工作按照“评价——反馈——公示”的流程,严格执行反馈征询,将反馈内容做到落细、落小、落具体。三是结果公示“严”,将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发布在信用南通平台,通过结果公示,推动评价对象改进自身不足,提升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