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定位,深化巩固机构改革成果,优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努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海安样板。
一、聚焦党的建设,引领高水平履职
用好党建金钥匙,创新理念方式,提升全体干部能力素养。一方面,积极运用新媒体,组织编办党员干部每天坚持使用学习强国APP平台进行阅读学习,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并且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党员先锋网、微信公众等平台的作用,努力建设新时期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思想精神家园;另一方面,继续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七一”建党纪念活动、党建知识竞赛等传统党建活动,并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实际,推动党建与编制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事业单位改革、编制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完善等各个方面。让每一名干部做机构编制工作的“政策通”和“活字典”。通过钻研业务,提高机关干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水平,提升机构编制工作能力素养。
二、聚焦改革攻坚,实现高效能治理
把牢改革指挥棒,厚积内生动力,增强市域综合承载能力。一方面,实行镇街职责任务清单管理。按照党建引领、职权法定、服务为民、减负增效等原则,全面梳理镇街在基层党建、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领域的职责任务,逐项明确服务依据、内容和标准。厘清各层级间职责界限,解决基层“权小责大”“责任甩锅”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明责、减负、为民”,实现“照清单履职、按清单办事、依清单问责”的高效能治理工作新格局;另一方面,持续深化经济发达镇改革。以《南通市经济发达镇改革配套支持政策》为基础,研究出台了《海安市关于曲塘镇的配套支持政策》,在编制资源、科创发展、财政补助、土地指标、审批服务等方面制定了17条系统性支持政策,突出赋权赋能,强化资源保障,激发曲塘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三、聚焦资源配置,助推高质量发展
树立发展风向标,挖潜资源潜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一方面,着力锚定发展目标,持续赋能强市建设。全面加强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高规格成立市委书记、市长“双主任”制科技创新委员会,增加科技部门科室设置和编制配备,全市10个区镇配备专职人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工作推进机制,全面服务保障“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发展定位。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整合设立市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明确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创新城建设的职责,进一步优化科技工作体制机制,并强化人员力量配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助力人才强市建设,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完善人才服务机构设置,成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组织部挂牌设立市人才工作办公室,设置内设机构人才工作科,设立市高级人才服务中心,为人才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提供“后台”支持。强化编制资源内部统筹挖潜,统筹调剂编制资源全力保障选调生、青年人才工作招引,确保把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聚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