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的如皋实践
发布日期:2024-05-07 10:34:04 字号:[ ] [打印内容] [关闭窗口]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对于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提高单位履职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如皋市委编办不断探索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的有效路径,为进一步完善职能体系建设和优化编制资源科学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面统筹定方向,评估对象选择注重针对性

聚焦高效管理。立足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提升履职服务能力,充分考虑被评估单位的特点和行业的特殊性,选择机构有优化整合的、职责有调整的单位,对机构编制事项调整后的运行情况进行整体评估;选择工作职责类型丰富的单位,重点评估内部职责分工是否合理、衔接是否顺畅、工作效率及成效等情况。根据了解的情况提出客观评价和调整完善建议,为进一步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打造精简高效的职能机构提供依据。

锚准关键领域。着眼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市场监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领域,拟定分批评估计划表,有序开展评估,全面掌握关键领域职能部门职责履行情况、部门之间衔接配合情况等,确保靶向发力,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夯实城市发展基本盘。

紧扣改革主线。准确把握改革大局,掌握改革精神实质,以评估为抓手,选择触及利益较深、矛盾困难较多、涉及人员较多的涉改单位,全面摸清体制机制和职责调整的难点、突破点,找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做到预先判断和分析,下好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先手棋。

细化量化设指标,指标体系构建突出科学性

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共性指标保持相对稳定,内容聚焦履职尽责情况、机构编制设置配备情况、机构编制管理规范情况和机构编制资源发挥效益情况4大类,覆盖机构编制管理的各环节和履职全过程。个性指标灵活动态可调,在共性指标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行业领域特性和职能差异,例如将市住建局“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情况”等纳入部门个性指标,并根据工作实际设置评估要点,做到“一部门一指标”。

分级与分类并行不悖。指标细化分级,按照4大类一级指标设定方向,逐级分解细化出15项二级指标、32项三级指标,并赋予各级指标相应权重,明确评估要点、评估方式,构建全面科学的层次布局。对象区分类别,机关部门指标设置侧重党的工作职能履行、国家权力行使、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事业单位指标设置着眼公益服务质效,重点关注投入、服务、效益三个核心特征。

定性与定量相得益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侧重履职尽责情况、机构编制文件执行情况、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及机构编制管理规范情况等方面。按照单位职责类型不同,定量指标考察如机构编制使用率、机构编制违规违纪件数、重点工作完成率、服务事项办件量等方面。根据指标权重合理赋分,对于定性指标细化情况说明、明确评估标度;对于定量指标,通过百分制区间明确具体分值,提高操作性和精准度。

立体多维深挖掘,评估方式选用强调操作性

自评“望”。组建评估小组,印发工作方案、自评报告模板和自评数据采集表格,指导被评估单位逐项对照评估指标,全面进行自查自评,逐项梳理佐证材料,填写信息数据采集表,并形成书面自评报告,确保所列事项事实清楚、依据充分、佐证完备。

多方“闻”。开展“全景式”评估,引用现有的考核结果和相关工作实绩,如被评估单位近年来的绩效考核、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等情况,增强评估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实地“问”。评估小组进驻被评估单位,开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分类设计调查问卷和差异性访谈提纲,针对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开展内外结合的民意调查,访谈领导及中层干部、基层工作人员,了解收集整体运行情况和意见建议。

精准“切”。根据评估问卷、访谈、数据收集结果,运用分析模型,精准测算评估分数,梳理形成《职能梳理对照表》、《评估诊断单》,实现对被评估单位的精准“画像”。围绕评分结果逐项诊断分析,形成《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报告》。

分类差异做优化,评估结果应用讲求实效性

优配置促提升。对履职不到位、“三定”规定执行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单位内部可以调整完善的问题,通过向单位反馈、工作通报、责令整改等方式,作出政策解答,推动及时整改。对需要机构编制调整解决的问题,如事业单位职能弱化等问题,进一步深入分析论证,适时进行机构撤并整合优化、职能职责重构。

建机制强合力。总结评估经验,研究制定《关于建立组织人事、机构编制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编办与组织、人社、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制度体系,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整改反馈等机制,维护机构编制工作权威性和严肃性。

回头看抓落实。打造“评估监督-问题反馈-整改落实-台账销号”的管理闭环,坚持阶段性整改与长期整改相结合,紧盯问题不放,务求整改到位。对已完成的整改工作,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了解序时整改完成情况,督促加快推进,切实做好评估监督“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