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破解机构编制部门对基层“多头开展、重复开展”评估、检查、调研等问题,如东县委编办积极探索、精准施策,进一步完善“评查联动”机制,实现基层减负松绑与工作质效提升。
一、筛选评查对象,避免“多头查、重复查”
对机构编制管理评估、改革回头看评估、核心职能履行情况评估、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清理整顿登记设立事业单位等工作要求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各评查事项的核心目标、覆盖对象和重点内容,精准识别存在交叉重叠的领域,科学确定年度评查对象,实现“同类事项合并、关联事项联动”。如:将机构编制管理评估与改革回头看评估相结合,选取县委社会工作部作为评查对象;将机构编制管理评估与核心职能履行情况评估相结合,选取县民政局为评查对象;将行业领域专项评估与事业单位法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相结合,选取全县14家成人校为评查对象。2025年度,共选取42家单位作为联动评查对象。
二、精简评查材料,为基层“松绑减负”
整合各条线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删除重复、冗余的指标,梳理形成4项1级指标、11项2级指标、34项3级指标的《机构编制管理通用评查指标》,并针对评查对象工作特性,适当增加《个性化评查指标》,提升评查指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于能够通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机关赋码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权力清单管理系统、政务服务管理平台调用的数据,以及通过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信息、信用等级评价公示信息、机构编制沿革、日常进出编和职数使用等台账查询到的数据,不再要求评查对象提供,将自评材料精简为1张调查表和5项自评材料,减少基层手动填报和佐证材料的提交量,提升行政效能。
三、联合开展评查,打破“各自为战”壁垒
组建综合评查组,在熟悉部门自评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评查对象的特点和评查内容的关联性,征询纪委、组织、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意见,制定个性化访谈提纲。实地评查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翻阅台账、实地查看等形式,对评查对象的机构设置、职能履行、人员配置、职数使用、遵规守纪、财务管理、(所属)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等情况进行系统性评查。实地评查结束后,各条线汇总意见,形成一份综合性评查报告,统一向评查对象反馈,实现评查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反馈,提升评查工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