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时代治水兴水战略部署,如皋市委编办秉持“精准画像、科学诊断、系统优化”工作理念,开展水务系统机构编制管理评估,通过构建评估体系、规范评估流程、深化结果运用等举措,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向集约高效转型,实现机构运行效能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双提升。
一是科学构建评估指标,关键要素多维覆盖。摒弃传统的“台账式”评估模式,精心构建“职能履行+运行效率+社会效益”三维一体的评估指标体系。纵向层面,设置“决策部署落实程度、重点任务完成比率、应急处突响应能力”等核心指标,用以精准衡量工作执行成效;横向层面,延伸“基层站所服务满意度、涉水项目审批时效、水利工程管养水平”等辅助指标,全方位拓展评估维度,形成完整且严密的评估矩阵。同时,积极引入大数据分析手段,将水务系统近三年来的行政处罚、信访投诉、项目验收等业务数据纳入评估框架,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双轮协同驱动,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是严格规范评估过程,确保结果客观公正。秉持“程序严谨、方法多元、数据支撑”的原则,分阶段有条推进评估工作。在资料审查与数据分析环节,全面调阅水务局“三定”方案、年度工作报告、人员名册等相关文件,仔细梳理职责清单,详细统计人员年龄、专业、岗位等基础数据,并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在实地调研与“四不两直”检查阶段,深入局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累计开展访谈干部职工24人次;运用“四不两直”方式突击调研水利站,切实了解工作作风及工作效能实际情况。在专题论证与意见征询阶段,组织业务相关单位召开座谈会,精准厘清节水型城市创建、入河排污口监管等职责边界争议点,并对机构编制调整方案开展可行性论证,为后续工作提供坚实依据。
三是深入细致剖析问题,精准把脉系统症结。经深入剖析发现,水务系统在职能架构方面,存在内设科室对接上级条线时 “一对多” 导致职能超载问题,与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业务存在重叠现象,与业务相关的其他机关间权责界定模糊,履职效能的集约化水平有待提升;在人才支撑方面,队伍建设呈现结构性矛盾,专业力量匮乏,年龄结构存在断崖式断层;在体系建设方面,内部存在领导分工交叉致使统筹失效问题,外部涉水执法案件移交缺乏规范,凸显出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短板。这些问题相互交织,构成制约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障碍,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机构改革、优化人才结构、健全制度体系、强化法治保障等系统性举措予以突破。
四是靶向发力运用结果,推动改革提质增效。建立机构重构、队伍优化、机制完善的三维协同机制,将评估成果切实转化为长效治理动能。重塑组织架构,整合设立水资源管理科等科室,撤并零散事业单位组建4个中心,将适宜由乡镇承担的水利职责实施属地化管理,实现“职能归口”与“集约服务”的双提升。实施人才强基工程,通过专业招录、岗位练兵等措施,逐步充实专业力量,培养骨干人才,并清退借用人员。打造协同治理网络,进一步深化跨部门执法协作细则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闭环式水执法工作流程,有力推动水务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