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启东市委编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合力共建幸福美好新生活”要求,在锚定教育发展航向、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创新监督考核体系上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助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创建,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
一是“靶向式”锚定教育发展航向,弱城乡差距,强资源下沉。一方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管理制度,实现教师资源全市范围灵活调配流转使用,为招考急需优秀师资提供用编保障。同时进一步加大内部挖潜力度,将腾出的编制资源优先用于保障新设基层中小学需求,通过编制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教学能力,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多维交互的学习环境,常态实施智慧课堂,大力培育智慧名师,着力提升“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再一方面是市用好定向师范生委培政策,靶向引才,为我市培养一专多能、素质全面的本土化乡村教师队伍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二是“矩阵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弱资源固化,强动态调控。一方面通过精准摸排,全面摸清教师编制人员底数及学科配比结构,根据各校生源变化、学科重点、余缺情况,既定期对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比进行集中调配,又适时根据特殊需求动态微调,严控非教学人员编制总量,重点向一线教师倾斜,实现师资配置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推动跨区域轮岗,柔性流动。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校际聘用、多轮竞岗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到新建学校、薄弱学校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未能竞聘上岗教师进行待岗培训,实现教师的个人升华以及教育的和谐共振。
三是“特色式”创新监督考核体系,弱怠惰因循,强工作激情。突出强化教师个性考核,推行竞聘上岗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工作制度,强化教师工作课时量、个人专业水平提升和工作突出实绩等内容在教师资格证注册、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倒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工作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未能竞聘上岗教师根据全市教育工作需求统筹调剂工作地点及岗位,不服从调剂的安排待岗培训,培训后依然未能竞聘上岗的,年度考核予以降等,连续两次未能竞聘上岗的认定考核不合格,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按程序解除聘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