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机构编制管理

通州区委编办三项举措持续推进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发布日期:2023-03-20 14:39:18 字号:[ ] [打印内容] [关闭窗口]

通州区委编办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加大编制资源统筹使用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使用效益。

一是节约优先,严控部门编制总量。通过“撤、并、调、减”等多种方式,保障满足全区经济发展需要。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把好源头关,结合上级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立好规矩,出台区级《关于进一步明确机构编制事项申请相关事宜的通知》,规范机构编制事项申请,对用编需求申请流程等进行了优化完善,并进一步加强对用编需求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审核论证,确保机构编制资源高效益投放。职能部门发挥协同力,聚焦“数字编办”建设,管好用好机构编制“一体化”平台,不断加强组织、编办、人社、财政四部门联动。机构编制部门当好“执行官”,机构编制需求遵循优先盘活内部资源原则,首先通过对部门职能重新配置、流程优化再造等手段推动内部资源盘活,确需外部调整的,严格按照用编需求程序进行申报。

二是统筹挖潜,盘活区级编制存量。坚持全区“一盘棋”,立足内部挖潜、盘活存量,做好编制资源“预算账”,依托机构编制年报统计信息,梳理形成未来三至五年退休人员名单,详细摸清编制存量,为每年用编进人计划提供详实依据。进一步优化全区编制资源结构,积极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动态调整编制。着力服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基层编制资源配备。镇街机构改革以来,为全区14个镇街核定684名事业编制,目前实有642人,人员配备率93.9%,推动人员编制、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一线下沉。教育、医疗机构编制资源优先向基层学校、卫生院倾斜,编办密切关注每年公费师范生、定向医学生招录、分配,在盘活用好现有编制资源的情况下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积极谋划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将有限的编制资源重点向教育、医疗、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等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投放,推动编制资源更好地满足事业发展需要,推动解决公益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三是优化配置,谋求重点领域增量。坚持“养事不养人”,借助机构编制年报以及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契机,对部门履职效益、编制使用效益等进行量化分析和定性评价,推动部门主动优化结构、挖潜编制增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重点领域发展需求和主要职责任务,积极开展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并对机构编制资源处于“低效、沉睡”状态的,坚决予以核减、收回,坚持机构编制管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主动跟进、超前谋划,推动编制资源向重点工作、民生领域和基层倾斜。聚焦全区事业发展需要优化配置编制资源,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民生等领域的用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