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机构编制管理

启东市委编办“三新”驱动教育优质均衡
发布日期:2022-05-17 11:16:27 字号:[ ] [打印内容] [关闭窗口]

近年来,江苏南通启东市委编办围绕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短板难题,以创新为抓手、以改革为动力、以制度为保障,不断加强机构编制及人力资源的集约管理和统筹配置,努力管好用活教职工编制资源,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盘活用好编制资源上谋创新,进一步优化核编方式。为破解学科配置不科学、人员结构不合理、班级生额不均衡等带来的教育系统结构性缺编难题,启东市打破仅以学生数为核编依据的固定思维,创新“班师比”与“师生比”相结合的核编方式,即将学校班级数作为重要核编依据,通过综合考量学科结构、学生总数等情况,在算清“教师工作量标准、学科教师带班数、规模不同学校配置数”等三要素的基础上,核定各校编制数量。特别是对于大班额学校、年龄偏大教师和育龄女性教师较多的学校,适当上浮编制标准,减轻教师工作量。同时,针对2012年以后新建和回购的公办幼儿园编制短缺问题,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公办幼儿园教师备案制管理方式,根据“标准核定、备案管理”的原则,明确公办幼儿园教师总量,总量包含事业编制教师和备案制教师,通过分批补充备案制教师保障学前教育师资需求。

在推动实现教育公平上促革新,进一步释放用编效能。为解决乡村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等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启东市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化推进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一是实施“县管校聘”,畅通教师流动渠道。出台《启东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教师队伍流动机制,引导教师有序竞聘,逐步实现市域内教师流动机制的规范化、常态化,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从过去的“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改革实施以来,通过“县管校聘”及其联席会议,调动教师近2000名,有效盘活了教育系统内部资源。二是推进“集团”办学,统合优质教育资源。制定《启东市义务教育管理共同体组建实施方案》,将全市73所中小学校组建为19个教育管理共同体,教育管理共同体内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师资配备、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质量要求、统一考核奖惩,最大程度实现学校间的理念共享、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吸引基层教育人才。印发《启东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规定新招录教师优先服务乡村学校。每年根据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岗位空缺情况制定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明确定向师范毕业生在乡村学校连续任教不得少于5年。同时,在薪酬待遇、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长期在乡村工作的教师予以倾斜,吸引更多教育人才流向乡村、留在一线。

在规范完善运行机制上求更新,进一步提升管编能力。以规范化为抓手,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一方面重修学校“三定”。根据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要求,重新制定全市73所中小学校“三定”规定,统一规范内设机构设置、教职工编制、领导职数等配置标准,编制职责事项清单和服务事项清单,界定教育体育局机关与各学校的权责,落实学校自主权,推动学校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另一方面优化用编管理。每年年初结合空编实际、学科余缺、退休总量等情况确定当年教职工编制使用计划。招聘岗位既考虑各校实际学科需求,又综合全市各学段、各学科教师的整体结构情况,对音体美等紧缺学科予以倾斜。同时严格管理教师调动,对紧缺学科的教师调出从严审批;对富余学科的教师调出,根据实际情况审批,并积极引导其通过培训转岗或分流至其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