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州区委编办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大局,立足职责定位,持续在规范编制管理、统筹编制资源、聚焦工作主线等方面下功夫,为推动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
优化机构设置,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更名设置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使中心成为集政策服务、创业创新、科技金融、技术成果转化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持续打造区域产业创新高地。审批设立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与园区产业和企业发展精准对接,助力构建符合区域产业特色的科研人才梯队。
统筹资源配置,服务保障民生事业。明确教育、医疗卫生编制单列管理,建立区委编办“管总量”、教育卫健“管具体”的机制,会同教育等部门监测分析中小学生源,动态调整学校和医疗机构人员编制。针对中小学校“总量超标,结构性缺员”问题,采取超编分流、交流轮岗、走教等方式“调多补少”,有效化解城乡间、学校间、学段间编制配置不均衡矛盾。有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研究出台《通州区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办法》,积极破解牵头医院“无编可用”的困境。
精准招引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围绕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优化人才引进程序和环节,会同组织、人社部门加大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优秀青年人才编制“周转池”,有效破解未设立事业单位的部门以及满编事业单位的人才补充瓶颈。靠前服务高层次人才入编工作,立足年度事业编制使用计划总量,扎实做好优秀青年人才引进用编计划预留,有效减少审核流程、缩短入编时间,帮助高层次人才尽快落编,助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