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职能转变

海安市海安街道合和共治 奏响基层治理“大合唱”
发布日期:2021-12-01 11:58:32 字号:[ ] [打印内容] [关闭窗口]

近年来,海安市海安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打造红色党建“微阵地”、整合辅助力量“强队伍”、动员社会各方“广参与”、服务居民群众“零距离”等系列组合拳,在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不断引领新格局、焕发新活力、开辟新路径、创新新模式,合和共治奏响基层治理“大合唱”。

一、打造红色党建“微阵地”,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是构建社区“大党委”工作体系。充分整合辖区内党建优势资源,编制区域化党组织“大转盘”,明晰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新兴领域党组织“结成一家亲、同下一盘棋”,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区域联合党委为依托、多方共同参与的“大党委”组织体系。选聘27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委员,64名社区干部兼任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或党建工作指导员,有效保证社会组织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延伸“大党建”的神经末梢。强化街道党工委主体责任,开展小区党组织“集中组建覆盖月”活动,选派3名专职、20名兼职物业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把行动支部、功能型党小组建到小区里、建在网格上,把党的阵地延伸到小区楼栋,落实新成立或换届业委会成员党员占比50%的要求,着力打造红色业委会。将“党的领导”写入“业委会议事章程”,小区党组织主导业委会筹备换届、引领小区重大事项决策、领导业委会以及监管物业公司等职能,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小区治理动能。三是探索“一核多元”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党员广泛联系群众机制,推动形成“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功能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网络,全面推行“1+10+100”教育引领群众工作机制,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为主体、群众为对象,按照党员居住、工作区域划分党小组,每个职位(党小组长、党员骨干)联系10名左右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形成党员示范引领群众的几何效应。

二、整合辅助力量“强队伍”,焕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一是合理化明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打造职责内容“一岗通”、牵头管理“一把抓”、办公场所“一体化”、待遇水平“一把尺”、中心工作“一肩挑”、激励机制“一导向”的“六个一”运行模式,建立街道统筹总抓,职能部门分类指导,社区民警牵头管理、专职网格员日常巡查、兼职网格员配合支撑的专职网格员队伍管理架构。街道考核网格整体绩效,考核成绩直接与民警绩效挂钩;社区民警具体负责考核实施,考核结果与网格员工作津贴挂钩。二是科学化配备网格力量。坚持“一张网”的基本原则,充分整合基层社会治理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在原有54名专职网格员的基础上,通过转隶105名社区辅警、城管协管员实现专兼职网格员全覆盖。以“1+1+1>3”为转隶目标,每个村居专职网格员队伍中至少分别有1名原网格员、1名辅警、1名城管,身穿统一制式服装,骑行统一巡逻车辆,手持统一采集终端,网格队伍“巡查发现”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社区干部“办理处置”精力得到充足保障。三是标准化规范网格勤务。社区民警作为村居总网格的牵头人,具体负责网格化管理服务措施的组织实施。将47项159条社会治理事项统一纳入“一张网”,统一巡查上报、统一分流交办、统一督查督办,防止“九龙治水”,实现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按照“谁布置、谁培训”的要求,组织公安、城管、住建、环保等职能部门业务骨干成立培训队伍,逐村居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推行轮值当班制,每天抽选1-2名网格员到街道负责日常网格绩效监管工作,通过当教员发现问题来促进自身工作标准的提高。

三、动员社会各方“广参与”,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一是注重孵化培育。深入开展“源头拓展”和“组建攻坚”两大行动,采取单独组建、街村联动、行业统建、党群共建等多种形式,通过开展集中组建授牌、诚信执业倡议、志愿服务等活动,培育“平安法治志愿者联盟”、“心理协会”、“向日葵志愿者服务队”、“惠心社”等一批富有特色的社会组织。探索“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社会组织运行模式,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社会组织公益园,举办社会公益嘉年华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补充作用。二是打造公益平台。聚焦党建、平安法治建设、物业管理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领域,引领催生如意紫都“HELLO红管家”、奥体尚府“党群心驿站”、丹凤花苑“红色会客厅”、海光社区老旧小区红色“家”油站等党建服务阵地,让党组织服务有平台、群众活动有阵地。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547场次,志愿服务人数超万人次,惠及家庭8627个。三是推行购买服务。面向社会组织“外包”各类社会治理服务,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向海安市心理协会购买心理疏导服务,及时为1653名单亲家庭、遭受家庭暴力以及社会闲散青少年提供心理创伤干预,为34名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等性格偏执人员开展差别化心理疏导,防止现实危害。向“江苏金康”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2000余名高龄、空巢、失能、困难老人提供15项“一助一”养老服务。

四、服务居民群众“零距离”,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一是“乡音”传“新声”,政声心声百姓声声声都入耳。在融合“七五”普法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法治文化街区、长廊、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形成一(社区)村一品一特,推动百米一法治文化阵地聚集,形成规模矩阵效应。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幸福党建来敲门等平台,利用现有的不忘初心馆、文明养成馆、知识润泽馆,挖掘内涵,以“星耀江海、法治同行”为主题,推动法治文化元素纵向延伸到“屏、亭、栏、堂、台”等阵地,使法治的味道蔓延大街小巷,以文明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二是“恳谈”加“协商”,急事难事烦心事事事有回音。依托“民情恳谈会”、“问题推进会”、“多方评议会”的新“三会”制度,引导群众参与民主协商,认真落实梳理问题“晒清单”,解决问题“见成效”,借助“初心、同心、暖心”三社联动让问题在基层发现、困难在基层解决、政策在基层落实,提升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大代表、选民议政会代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今年以来通过广泛联系选民征求意见,先后解决置集中充电车棚、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背街里巷安装路灯亮化工程等群众诉求40多件。三是“单打”变“混双”,你家我家他家家家齐出力。建立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四方会谈”议事协调机制,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有效整合社会、社区、社工三方面力量,推广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党员干部接单“三单”工作模式,实现“联系无遗漏、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通过常态化网格巡查,将居民问题、心愿、需求收集梳理到社区,社区每周对居民“点单”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按“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助困帮扶”“爱心援助”等分类建立工作队伍,向“工作队”下单,居民自治在诉求解决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