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政体制改革和管理

如东县委编办“三聚焦”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发布日期:2024-03-20 14:32:26 字号:[ ] [打印内容] [关闭窗口]

近年来,如东县委编办全面重塑执法体系,精心搭建指挥平台,健全完善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实现了行政执法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精简高效,获评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暨指挥中心建设先进单位。

一、聚焦体系健全,推行“立体执法”。一是整合执法队伍。县级层面,组建生态环境等4支综合执法队伍,实现“部门内部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综合执法队伍,实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镇街层面,整合15个镇(街道)执法资源,组建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实现“一个区域一支队伍管执法”。二是厘清职责边界。逐一厘清与行政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编制《如东县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明确6个领域3408项执法事项。按照应放尽放、按需下放、有序下放原则,编制《如东县镇(街道)权力事项清单》,赋予镇(街道)物业、城乡规划、市容环卫、城市绿化、户外广告等46项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权,委托镇(街道)行使绿化、餐厨废弃物、公共事业等59项行政处罚权。三是建立制度规范。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南通地区率先提出“五规范一提升”执法建设标准和具体实施举措,相关做法在全市转发推广。全面落实法制审核制度,在10家有执法队伍的县级主管部门增挂“执法监督科”牌子,增设1名副科长职数,负责本行业、本系统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工作。各镇(街道)明确1名以上工作人员具体从事法制审核工作。

二、聚焦数据赋能,推行“智慧执法”。一是归集数据资源。在依法、安全、保密前提下,归集438项5.9亿条政策法规、服务指南等政务信息,汇聚7.5亿条“12345”政府热线、“110”指挥中心、网格管理、数字城管和网络舆情等数据资源,整合21000余路安全生产、“两客一危”、“雪亮工程”等监控和网络,建立监管执法大数据中台,全面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融合关联、实时共享,为分析研判、精准派单、监管执法提供信息支撑。二是融合各级平台。将6个领域和15个镇(街道) 综合行政执法二级平台纳入县级指挥平台统一指挥。21个系统模块通过大数据交换,实现与县指挥中心的信息互通、指令同步,有效发挥了平台“执法情报中转站”职能,为实现综合行政执法“一门受理、一体派单、分级处置、全程跟踪、考核问效”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是深化指挥联动。以平台融合为基础,以数据归集为支撑,升级“执法队伍在线”功能,实现指挥平台与各领域、各地区执法队伍的“无障碍”互联互通。开发具备事件分拨、处置反馈等功能的“如东指挥通”移动端APP,构建“平台主导、执法响应”综合行政执法指挥链,实现执法“线上+线下”“掌上+网上”全方位联通和“研判-派单-执法-指挥”全流程管理。

三、聚焦机制优化,推行“联动执法”。一是加强部门协同。印发《关于建立综合行政执法监管协同配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合理划分监管部门与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按照分工科学、权责明确、衔接有序、运行顺畅原则,明确在执法中应批已批、应批未批等4类事项的具体衔接协同办法,建立案件移送抄告、举报投诉信访受理、信息资源共享、协调会商、职责分工争议协调5项制度,为实现监管执法“互通共享、协调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强化县镇协作。制定《县镇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工作制度》,明晰镇(街道)与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县级相关部门派驻执法机构之间的层级关系,明确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与各镇(街道)加强信息共享、深化衔接配合等11项具体举措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对镇(街道)执法工作的业务指导、审查监管和技术保障等5项主要职责,全面实现综合行政执法“镇街吹哨+部门报到”。三是建立联席机制。加强综合行政执法联动指挥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出台《如东县综合行政执法联动指挥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指挥中心与相关部门“合成作战”处理解决执法重难点问题和涉及多部门案件的高效机制。今年以来,联席会议通过联办、交办、协办,共解决重大问题案件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