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行政体制改革和管理

海门区:善用综合执法新模式 提升镇域治理新水平
发布日期:2021-09-26 10:42:29 字号:[ ] [打印内容] [关闭窗口]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海门区常乐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指挥中心为中枢,以网格监管为基础,以数据资源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探索和实践“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综合执法新模式,有效提升了镇域治理能力,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强化组织运筹,助推综合执法落地见效。切实加强领导,是打通综合执法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保证。一是加大领导力度。该镇把综合执法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通过成立由主要领导担纲的综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协调配合、信息共享、轮岗培训、举报奖励等机制,形成了推进工作、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以问题、目标、实战为导向的月度评价、季度考核、季度公布、季度奖惩机制,由镇大督查办、指挥中心对综合执法部门、执法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开展常态化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人员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和绩效直接挂钩,树立奖优罚劣鲜明导向,促进了综合执法工作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原则,依托网格100多个“党建小场心”、村居25个“杨大姐工作室”等党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综合执法工作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回应群众关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营造了全面深入推进综合执法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化资源整合,助推综合执法提质增效。统筹执法资源和执法力量,是抓实综合执法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建强指挥阵地。为适应“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镇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通过整合全域网格化管理、综合执法、为民服务、“12345”热线等力量资源,设立指挥大厅、网格指导办、联动指挥办、分析研判室、值班室等5个功能版块,进驻工作人员11名,明确中心承担发现问题、信息归集、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等指挥调度职责,实现了“一个中心管全域”。二是配强工作力量。整合全镇原城监、城管、安监等部门人员,与区城管执法部门下沉人员统一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调用,目前实有工作人员达到30名。对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区直部门派驻镇的一线执法力量,安排在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办公,接受属地统一管理,根据实际需要与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联合执法,实现镇域“一支队伍管执法”。三是加强执法监管。目前,全镇围绕83项下放的行政执法权力事项,已基本建立协同高效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累计处置各类执法类案件80余项,处置率达100%。在生态环境、安全生产、镇区整治等方面实施行政处罚56例,消除各行业安全隐患49个,并通过延伸执法触角,完成油烟净化设备安装45家,清理破损广告招牌58处,取缔垃圾收购点4处。在拆违工作方面共拆除违建228起、总面积2.36万平方米,其中存量违建91起、总面积1.66万平方米,并拆除非法内河码头4家。

强化联合联动,助推综合执法协同高效。建立健全联合联动机制,是提升综合执法水平的重要环节。一是数据驱动赋能。该镇充分运用原有常乐智慧云平台,按照“1+9”模板新功能、新要求,大力整合镇域范围内的基层党建、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城管监督、审批服务、12345热线、安全生产、污染防治攻坚等信息资源和事项数据。全面部署安装AR鹰眼、热成像重载云台等高科技装备,对全镇学校、市场、道路、河道、排污口、景区、园区、农田等重要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控和巡查,实现实时信息收集。二是上下联动聚力。充分发挥指挥中心“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镇”的作用,牵头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联动指挥、统筹协调,协调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综合行政执法,构建形成“上下贯通、信息共享、反应迅速、指挥有力”的一体化指挥体系。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安装视频会议系统,与指挥中心保持全天候互联互通,确保综合指挥跨层级、跨区域有效运作。三是协作互动攻坚。依托“网格化+铁脚板”优势,对跨部门、跨村居、跨层级等综合执法事项,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确保百姓和企业的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目前,该镇通过综合执法联合联动指挥机制,累计组织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小化工”专项整治、红木行业安全隐患治理、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专项整治、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南通新机场场址管控等专项工作30多次,统筹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突发事件应对、大型活动调度、人居环境整治和灾害性气候应急等重点工作6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