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事业单位改革和管理

海门区委编办“三个优化”助推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2023-01-18 17:02:24 字号:[ ] [打印内容] [关闭窗口]

近年来,海门区委编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农村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短板难题,以创新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聚焦“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定位,以扎实的工作举措,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保障农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科学布局,优化机构保障。根据全区教育发展规划及布局,积极做好学校机构保障工作。优化学前教育机构设置,将汤家幼儿园、包场幼儿园、悦来幼儿园等多所乡镇幼儿园纳入机构编制管理。按照“编制总量不变、机构合理设置”的原则,将目前已初具规模、办学成熟的乡镇分园单独设置,以便更精准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管理水平。将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形成初中、小学分设的模式,解决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具体运行中出现的管理难题;将三星小学一个分校区调整单设为叠石桥小学,化解大班额现象,助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及时为新建的区镇中小学制定“三定”方案,规范学校运行,强化学校公益属性,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是动态调整,优化编制保障。及时动态调整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点保障乡镇学校教职工编制。每年暑期后,通过下发通知、联合调研等方式,全面掌握全区中小学学生数变化情况,根据最新学生数,按照国家教职工编制标准,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确保编制核定到位。根据省委编办《关于统筹使用事业编制保障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通知》要求,采取生师比、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足额核定农村学校教职工编制,2021年、2022年分别为农村学校核增编制50名、61名。同时,对上级编办下达的周转编制,根据学校学生数变化,优先分配至有关区镇学校,专项用于补充专任教师。

三是统筹谋划,优化人员保障。每年年底,提前测算下年度教师退休人数,结合教体局申报计划,科学安排新教师公开招录计划,并积极挖潜,优先保障农村学校用编需求。用足用好上级关于定向师范生培养政策,合理制定定向生编制计划,重点安排目前紧缺的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近五年,全区共到岗乡村定向师范生200多人,有效缓解了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大力开展“银龄计划”,选聘一批近五年退休的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助教,形成“传帮带”效应,帮助乡村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联合教体、人社等部门,在薪酬待遇、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制定激励措施,向长期在乡村工作的教师予以倾斜,吸引更多教育人才流向乡村、留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