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事业单位改革和管理

海安市委编办围绕“三个突出”持续助推民生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发布日期:2024-05-22 14:45:22 字号:[ ] [打印内容] [关闭窗口]

近年来,海安市委编办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聚焦教育资源配置、公共医疗发展、民生服务供给,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服务保障民生领域的关键作用,着力推动民生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一是突出“学有所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落实教育强市建设要求,统筹配置教育编制资源,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科学测算+动态调整”,加大编制保障力度。依托中小学教师需求测算模型,根据生源变化、城乡班师比、任课强度等,合理测算出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需求数量,汇总得出全市次年的教师缺口,为教育编制数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全力化解控编减编与教职工编制需求之间的矛盾。“优化存量+扩大增量”,调整教育布局结构。立足城区教育压力增加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增多的现状,新设凤山小学、金港实验学校,积极推动教育集团化发展,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着力推进乡村小微学校资源撤并整合,通过撤并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使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逐步化解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难题。“定向供给+周转流动”,保障教育均衡发展。按照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要求,每年将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就业所需编制纳入下达的教育编制计划,2016年至今,全市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对象累计519名,已有166名培养对象走上工作岗位,为乡村教育振兴奠定了基础。通过设立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统筹一定数量的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建立“周转池”平台,用于保障民办学校招引优秀教师,切实促进民办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是突出“病有所医”,助推医疗卫生发展。坚持以“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根据医疗卫生、疾病预防等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经舒络”优机制。紧紧筑牢人民健康“一线哨所”,挂牌设立市疾病预防控制局,推动内部运转科学化、规范化。整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机构和职责,重新组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市疾病预防控制局进行管理,纵深推进“平战结合、医防协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把脉问诊”促发展。围绕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和布局,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通过“三定”规定明确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各区镇卫生院医共体运行管理相关职责事项,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加强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建设,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对症开方”强保障。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引领、管用有效”,统筹全市事业编制资源,每年及时研究确定全市卫生系统用编进人计划,重点保障医疗卫生关键岗位以及基层卫生院的用编需求。同时,注重把有限编制向引进急需紧缺专业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倾斜,通过提前招聘的方式强化人才引进的时效性,做到人才优先、统筹兼顾。2023年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6人。

三是突出“困有所助”,完善民生服务供给。立足筑牢保障防线、兜住民生底线,聚焦特殊群体、困难群众等重点对象,加大服务保障支持力度,助力完善民生服务体系。幼儿照护服务有“温度”。围绕建立市镇(街道)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网络,推动形成以家庭科学育儿为基础,以社区托育服务为依托、以机构普惠托育为补充,多元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为31所公办幼儿园调整宗旨和业务范围,增加托育服务职能,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托育工作规范化水平,切实扩大普惠托育覆盖面。助残就业保障有“力度”。聚焦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贯彻落实《江苏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文件精神,根据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总数,统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努力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便利条件,持续保障残疾人权益。结合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进一步核实各用人单位人员编制情况,确保相关单位能够按规定安置残疾人就业,努力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未成年人救助有“准度”。按照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优化完善社会福利院职责,将“孤儿与弃婴收养;家庭无力照管残疾儿童收养;社会散居孤儿养育状况监督评估;未成年人保护”调整为“临时监护和长期监护未成年人收留抚养,以及儿童信息排查统计、未成年人帮扶救助、关爱服务、政策宣讲、业务培训等”,切实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的综合协调和救助帮扶能力,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