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事业单位改革和管理

如东十年磨一剑: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发布日期:2022-11-15 16:26:07 字号:[ ] [打印内容] [关闭窗口]

南通市义务教育首家“课改样板学校”——景安初中、省四星级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古坳初中等先进学校,丰利小学4人参加全国第六届珠心算比赛,县域“双减”工作等被省教育厅推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首过去的十个春秋,如东教育成就硕果累累。该县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大计方针,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改革效应进一步凸显。

“面上统筹”促进学校布局“一盘棋”

“乡村弱、城镇挤”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怎么办?妥善处理好学校、班级“存量”与“增量”问题消除大班额现象怎么解?如东县委编办、县教育体育局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常住人口规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以及省定办学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统筹建好“家门口的学校”。着力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合理分流消除大班额,推进“镇与镇”、“校与校”教育的优质均衡,妥善处理好学校、班级“存量”与“增量”问题。围绕县城教育资源需求,按照小学、初中等学段学龄人口分布等要素,进一步优化施教区范围,压缩实验小学、掘港小学、实验中学等学校本部班级规模,设立实验小学城北和城中2个校区、掘港小学城东校区、实验中学城北和城南2个校区,城区学校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10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超过50亿元,涉全县中小学超过100所,包括新建、改扩建22所初中、50所小学。

“县管校聘”激发教师人才“源头活水”

教育资源要实现优质均衡,师资力量是重点。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机制,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按照学校布局调整、办学规模、生源变化、师资结构、课程设置等情况统筹分配编制到各学校。结合教师进修培训、生病生育和寄宿制学校等因素,动态调整各学段、各区域、各学校编制配置,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县管校聘”改革模式获评省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建立常态化校长、教师流动机制,推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校长、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城镇学校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总数的15%,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其中交流到乡村学校任教不少于2年,仅去年交流的骨干教师比例就高达21.1%。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进一步完善岗位聘用制度,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实现由达标量化考核向实绩质态考核转变。

“共建共享”做优教育资源“融合文章”

如东县积极推动各学校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探索“馆校共建”“结对共建”,着力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在如东县博物馆内,来自解放路小学105班的孩子们正在上陶艺课程。陶艺老师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了拉坯的方法、塑形技巧及注意事项,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一展身手……一件件可爱、精致的作品纷纷诞生,令人爱不释手。这是如东县解放路进一步落实“馆校共建”、做优教育资源“融合文章”的现实写照。解放路小学地处如东县东城新区文化中心,与县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相邻,通过“馆校共建”平台,学校已经开展了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等,初步形成了“班班有不同,班班有特色”的教育格局。像这样的“共建共享”的教学模式如东县还有不少,各学校依托周边场馆资源与本土师资力量,不断完善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持续探索“馆校共建”项目新模式,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全面提升县域“镇与镇”、“校与校”的特色教学。十年来,全县先后成立28个教育共同体,进一步加大共同体内学校之间管理干部、学科教师、学生实践的多元交流,如东县教育人才政策三次蝉联“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