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事业单位改革和管理

海安市委编办“三个注重”扎实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
发布日期:2024-05-17 14:59:18 字号:[ ] [打印内容] [关闭窗口]

近年来,海安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有关精神,立足实际、提前谋划、突出重点,不断优化事业编制资源配置,持续强化公益服务职能,扎实推动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是注重科学系统谋划,夯实改革基础。结合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工作,认真梳理编制偏少、职能萎缩、业务相近事业单位,实地调研摸排 “小散弱”事业单位,通过书面调研、座谈交流、查阅资料、个别谈话等形式,详细了解其编制使用、职能发挥、财务运作等情况,完成整体“画像”。会同举办单位对整合后的机构职能编制调整、领导职数核定等问题开展个性评估,分析研判可能出现的矛盾,全力保障整合工作平稳开展。

二是注重优化事业布局,推进整合工作。把握整合方向,横向了解兄弟县市相关系统事业单位设置情况,针对机构重复设置、职责交叉重叠、职能弱化等问题,“一类一策”提出建议,形成市级层面工作推进方案。落实压茬推进,按照“调研一个,成熟一个,调整一个”思路倒排工期,今年上半年启动水利、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系统事业单位改革,明确一个领域仅设置一个管理主体,在保留适量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基础上,核减相关事业单位编制。如水利堤闸领域,改变以往“建一个闸所就成立一个事业单位”旧有模式,整合现有5个堤闸管理机构,“多合一”组建市水利堤闸管理中心。通过整合,市水利局所属事业单位由19家精简为4家,净收回事业编制12名。

三是注重提升编制效能,助力公益事业。积极应对民生领域新趋势、新情况、新需求,近两年来海安市先后撤并学校3所,整合办学学校8所,使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按照“撤一建一”原则,撤销市计划生育协会,设立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工作;在市社会福利院增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牌子,强化未成年人保护职能,切实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蓄水池”,组建市产业研究院、教育人才、医疗人才三大服务中心,以政策导向积极为社会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引导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民生服务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