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事业单位改革和管理

启东市委编办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02-27 08:57:00 字号:[ ] [打印内容] [关闭窗口]

近年来,南通启东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盘活资源、提升效能、规范管理”三方面下功夫、谋创新,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当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难题,积极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赋能。

一、盘活编制资源,保障教育发展。一是挖潜蓄力,增加编制供给。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加大职能相近和“小散弱”事业单位撤并力度,精简压缩职能弱化、任务不饱和、规模较小事业单位,收回编制重点用于保障教育教学需求,如整合各镇教育管理办公室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回收的事业编制全部用于中小学。二是科学谋划,优化编制配置。根据出生人口、学段学龄人口、人口流入流出等情况,建立教育资源结构性、区域性分布模型,科学预测教师供需状况。按照需求导向、动态调整原则,坚持“精准+预估”“现状+未来”相结合,每学年调整一次编制。三是创新管理,调整核编方式。充分赋予教育主管部门管编自主权,激发教育活力。打破以往“核编到校”模式,结合国家、省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确定各学段教职工编制总量,教育主管部门在总量范围内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统一调配,编办备案管理。

二、提升用编效能,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县管校聘,畅通教师流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出台《启东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教师队伍流动机制,引导教师有序竞聘,逐步实现市域内教师合理、规范、有序流动。改革实施以来,通过“县管校聘”及其联席会议,调动教师近2000名,进一步盘活了教育系统内部资源。二是集团办学,统合优质资源。制定《启东市义务教育管理共同体组建实施方案》,按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规模、发展水平,采取“强校+弱校”“大校+小校”“城区校+乡村校” 的组合方式,组建12个教育管理共同体,共同体内实行管理制度、师资配备、教学计划、质量要求、作业设计和考核奖惩“六个统一”,以优质学校示范引领,助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制度引才,建强基层队伍。全面贯彻中央、省和南通市关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相关要求,针对乡村基层教师,尤其音体美学科教师紧缺、年龄老化等问题,配合教育部门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每年根据教职工编制、岗位空缺情况制定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薪酬待遇、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向乡村教师倾斜,吸引更多教育人才流向乡村、留在基层。

三、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育运行。一方面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常态调整机制。重新修订全市76所中小学校“三定”规定,并编制职责事项清单和服务事项清单。积极应对学校布局优化调整、上级“双减”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新要求,及时为新设立学校修订“三定”规定,为办学规模变化的学校调整领导职数,按标准增设“双减”职能科室、增加编制,明确心理健康教师配备标准,进一步规范学校运行。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师资力量长效补充机制。全面把好进人关,每年年初结合上年度退休、辞职等减员情况,明确年度教职工编制使用计划总量,各学段、学科教师用编数量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需要自行调配。严格教师调动审批,对紧缺学科的教师调出从严审批;对富余学科的教师调出,按照实际审批,并积极引导其通过培训转岗或分流至其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