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委编办聚焦新时代机构编制管理新要求,通过建立标准化监管机制、打造便捷化服务平台、构建协同化治理格局,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质效与监管水平同步提升,为优化事业单位治理体系、激发公益服务动能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三项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监管规范化。一是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为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机关赋码、年度报告公示等日常工作,各部门单位明确一名联络员,保障联络畅通“不掉线”。二是建立台账动态管理机制。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事业单位管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中文域名管理3本台账。按照“分类整理、逐户建档、精细管理”原则,依托实名制系统数据,动态更新事业单位、机关群团的基础信息及网站挂标情况,实现台账信息实时精准。三是建立法人登记与机构编制协同管理机制。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机构编制管理与法人登记、监督检查等相关信息实时共享,及时掌握机构编制动态信息。根据机构变动情况,实时准确梳理变更登记、证书延期和印章管理等事项,及时告知有关单位办理登记,确保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创新“三个服务”,推动事业单位服务便利化。一是精简办证流程。坚持“化繁为简、一次办成”原则,严把程序关口,对网上受理、审查、核准、公告和现场受理、审查、核准、发(缴)证照等各个环节,严格办理流程,确保登记办理资料网上一次提交后,最多跑一次。二是推行“容缺办理”模式。在办理登记业务时,如申请单位缺少个别材料,在不影响后续审查的前提下,视情况提供“容缺受理”,允许先领证书后补齐材料,避免服务对象“折返跑”。三是加强业务服务指导。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为根本遵循,编印《事业单位登记业务手册》,系统梳理系统登记办理中常见问题,采取工作提醒、跟踪督办等方式加快业务办理进度。
三、做好“三重监管”,提升事业单位监管高效化。一是强化内部协同监管。登记科与事业科、督查科互联互动,聚焦履职效能,做好事业单位监管与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的有机结合,定期将单位人员调整变化信息、监督检查情况互相推送,推动事业单位监管有的放矢、精准高效。二是深化跨部门联动监管。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动配合,强化对事业单位在法人证书使用、登记管理、信用建设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三是形成问题整改闭环监管。对存在失信行为等异常情形的事业单位,约谈法定代表人,责令限期整改,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