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委编办深入推进机构编制数字建设,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为依托,强化数据归集和应用,实现数字化常态化监管,促进机构编制管理提质增效。
一是机构编制数据标准化。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完善核心数据库。以机构编制年报统计工作为抓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各部门报送的机构、编制、人员信息等逐一进行审核,严格把关,杜绝数据缺项、错项等问题。通过线上线下双比对,实现各部门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现有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在职人员与实有数相对应的“四清三对应”要求。
二是机构编制分析科学化。坚持数据导向,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结合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等方式,分析单位人员基本信息,与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行业发展趋势作对比,分析研判人员配备是否合理。近年来,根据全市幼儿园入学情况和中小学在读学生分布情况,按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撤销生源流失严重的瓦甸初级中学、邓庄小学、双溪小学等学校,整合老坝港小学和市金港实验学校设立市金港实验小学。同时,从乡镇调剂120名事业编制充实市级中学,以此盘活编制资源存量,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编制集约效益。
三是机构编制监管数字化。不断深挖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基础作用潜力,发挥实名制系统“千里眼”“顺风耳”功能,对机构设置、编制职数使用、编内人员调整等机构编制事项办理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管,及时预警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等异常情况,将机构编制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牢牢守住编制使用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