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启东市委编办严格按照优化、协调、高效的原则,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念好“严”“实”“优”三字经,科学推进控编减编工作,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数量均控制在南通编办核定的总额内。
一是“严”字当头,守住机构编制总量红线。强化编制日常审批管理,除上级有明确要求外,一律不新增行政编制;严控新增事业编制,确需新增的,优先通过工人编制转换或本单位内部调剂解决。严禁新设立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新设立公办幼儿园等公益类事业单位,严格设立条件、标准、程序,确需新增的其他事业单位,原则上通过“撤一建一”或合并挂牌的方式设立。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通过“三责联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不越政策红线,不踩纪律底线。
二是“实”字为本,摸清机构编制基本情况。依托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对全市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人员现状进行摸底,分行业掌握空编情况,摸清机构编制家底。在此基础上,综合统计分析过去五年机关和市属事业单位的编制增减和使用情况,把握用编规律,通盘考虑未来几年保障事业正常运转和人员正常更新交替的需求,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启东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布局需求,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未来几年的编制需求进行预判,确保未来编制使用既不超过总量控制范围,又能满足中心工作和重点领域的编制需求。
三是“优”字为先,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将机构编制法律法规纳入党校主体班课程,增强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法制意识。在党政机构改革和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中,根据“编随事转、人随编走”原则优化编制配置,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下沉。加强跟踪问效,对新设机构、新增编制开展实地研究评估,提高编制配置科学性。完善机关和镇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驾驶员、网络管理员等机关辅助工作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完成,推动政府由“养人”向“养事”转变,控制机构及人员增长。